TE Connectivity 工程高级经理访谈实录

完善压接工艺的 5 个基本技巧

TE Connectivity 工程高级经理访谈实录

完善压接工艺的 5 个基本技巧

压接是线束生产的一个基本环节,但要实现完美的压接,不仅仅是将电线压入端子。最近,我有幸与 TE Connectivity 应用工具工程高级经理 Mark Ondo 进行了一次访谈,探讨了压接的最佳实践。Mark 在访谈中分享了丰富的知识和实用建议——这些见解定能引起所有参与线束制造的人士的共鸣。

当我问马克压接质量的关键要素时,他列出了五个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。“每当我考虑压接质量时,你都必须从输入开始,”他说。“为了完成压接,需要哪些东西?”从电线到端子、工具和设备,每个组件都必须正确且处于最佳状态。马克很快强调了检查这些输入的重要性:“如果你有一卷破损的端子,你就会得到糟糕的结果。这就是老生常谈的‘垃圾进,垃圾出’的比喻。”

对于业内人士来说,TE 的 Ocean Applicator 和其新发布的 T5+ Terminator 都是家喻户晓的工具。Mark 不仅强调了它们的可靠性,还强调了维护的重要性:“即使是像 Ocean Applicator 这样的顶级工具,如果工具状况不佳,也无法获得最佳效果。” 因此,定期检查压接钳、压砧和其他接触式工具至关重要。

完善压接工艺的 5 个基本技巧

在明确了输入的重要性之后,Mark 开始讨论需求。像 TE 这样的制造商会提供其端子的详细应用规格,涵盖压接高度、喇叭口、钢丝刷和切断接片长度等参数。“了解这些要求及其公差至关重要,”Mark 解释说。“您需要找到这些公差的中间值,以应对自然的工艺偏差。”他介绍了 TE 提供的一项工艺能力测试服务,旨在确保工具能够产生一致且符合规格的压接效果。

“确保工艺中心化至关重要,”Mark 说道。“例如,如果您的压接高度为 1 毫米,公差为 ±0.2 毫米,那么您就需要尽可能接近 1 毫米。” 他详细阐述了 TE 如何通过运行 30 个样品并分析数据来计算工艺能力指数。这确保了工具能够始终如一地进行高质量的压接。

马克随后谈到压接的执行阶段。无论是手动还是自动流程,目标都是保持一致性。“如果是手动操作,每次都需要仔细定位导线,”他说。“对于像引线机这样的自动机器,调整速度有助于实现一致的结果。全速运行可能会导致导线定位不稳定,所以有时放慢速度会更好。”

压接的另一个基石是过程监控。他说道。“目视检查也发挥着重要作用,尤其是在手动过程中。异常通常以显而易见的方式表现出来。” 其他制造商也提供类似的压接质量监控设备。

我向马克咨询了如何排除压接故障,他的建议很直接:“从头开始。如果哪里出了问题,就检查端子、电线和工具状况。很多问题都源于端子弯曲或卷轴卡住。” 他还强调了保持正确设置的重要性。“一开始压接高度过高,然后向下调整。这样可以避免损坏工具,并确保精度。”

正如Mark指出的那样,维护常常被忽视。“定期润滑压接机上的压头并检查工具状况至关重要,”他说道。虽然有些用户会询问工具可以进行多少次压接,但Mark提醒说,具体次数因应用而异。“您需要目视检查工具是否磨损,并根据需要更换工具,”他建议道。

谈话快结束时,我问了马克关于压接质量诊断工具的问题。“压接高度是主要指标,”他说。“如果压接高度正确,其他指标(例如拉力)也应该正确。不过,拉力测试和横截面分析对于识别问题也很有帮助。”

我们深入研究了电线的差异及其对压接的影响。“不同制造商生产的电线在直径和绝缘性能上可能存在细微差异,”Mark 解释说。“即使是同一制造商生产的电线,其绝缘颜色也可能存在差异。这些差异会影响拉力和压接力,因此在更换线轴或电线批次时,抽查非常重要。”

Mark 的见解延伸到了工艺调整的实际操作。“每当更换端子或电线批次时,都要重新训练压接质量监控器,”他建议道。“即使是微小的变化也会影响工艺,而重新训练可以确保结果的一致性。”

完善压接工艺的 5 个基本技巧

将最新的工具和技术融入您的流程可以带来显著的改变。例如,TE 的 CQM Lite 通过用户友好的界面和可靠的分析方法简化了压接质量监控。对于大批量应用,他们的 Ocean Applicator 和 T5+ Terminator 提供了精确度和耐用性,减少了差异性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效率。Mark 还指出,这些工具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用户的反馈,强调了各种技能水平的操作员都能轻松使用和信赖。

此外,Mark 还分享了 TE 如何通过培训和工艺验证为客户提供支持。“我们经常提供现场培训,以确保操作员充分了解如何使用我们的设备,”他说道。“这包括运行工艺能力测试,并提供持续支持以解决任何出现的挑战。” 他强调,无论是通过 TE 还是其他实体,对操作员培训进行投资都能显著改善结果,尤其是在高风险的生产环境中。

总结时,Mark 分享了最后一条建议:“压接不仅仅在于拥有合适的工具,还在于了解工艺流程、监控工艺流程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。这样才能确保获得始终如一的高质量结果。” 他还强调了培养持续改进文化的重要性。“即使一切进展顺利,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,也总有优化和适应的空间。”

对于线束专业人士来说,TE Connectivity 的这些见解提供了掌握压接的路线图。通过关注输入、要求、执行、监控和维护,并借助合适的工具和培训,实现完美的压接并非遥不可及。

完善压接工艺的 5 个基本技巧

相关新闻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+86-577-61786606

在线咨询:WeChat

邮件:sales@iwiss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六,9:00-18:30,周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